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 青春接力,让非遗传承“一路生花”
来源:海南日报
发布日期:2024-08-13 09:46:05
编辑: 纪新颖

“黄爷爷,您做椰雕多长时间了”“这些都是您做的吗”……8月8日,文昌市东郊镇椰乡路,7位年轻人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南椰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良敏的工作室,提问声此起彼伏,古老的技艺和青春的活力在此碰触交融。


作为来自安庆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海南籍学生,他们对海南椰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围坐在黄良敏身边,认真地聆听着这位老艺人的讲述。当天,他们专程来到文昌拜访黄良敏,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在网上刷到了黄爷爷拍的椰雕短视频,觉得非常有趣,就和黄爷爷联系,希望来到他的工作室,看看椰雕承载的工艺和文化。”安庆师范大学学生吕海云说。


不多时,黄良敏拿起一件近年设计的椰雕作品。只见一片圆形的椰壳上,雕刻着海浪、沙滩、椰树、圆月,一枚打磨成火箭形状的贝壳嵌在椰壳中。


“你们看它整体像什么字?”“文昌的‘文’!”“对!所以这件椰雕作品也寓意着火箭在文昌的发射圆满成功。”黄良敏的设计巧思和精湛工艺,引得学生们连连赞叹。这几年,文昌航天旅游发展火热,黄良敏结合航天主题,设计了好几款椰雕工艺品,让传统的椰雕有了新的表达方式。


“这样的椰雕你们年轻人是不是更喜欢?”“是的,很有创意。”学生们笑着答道。黄良敏设计的这款航天主题椰雕工艺品,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周边的酒店、景区、文创店售卖,旅游旺季时总是供不应求。


“我们文昌人从小就和椰子打交道。”黄良敏说,他从小长在椰林,吃着椰子,用着椰碗、椰勺。他把美术这一爱好和身边常见的椰子相结合,自己研究椰雕工艺。2021年退休后,他在家创办了椰雕工作室,收了几个徒弟,传承椰雕工艺。


学生们和黄良敏聊得起劲,还拿起了刻刀在椰壳上小试身手。吕海云手执雕刻笔,在椰壳上一刀接着一刀,小心翼翼地游走雕刻。大家注意到,想在这块小小的椰壳上刻出图案,要把握好力度,控制刻刀的走向。若用力过猛,椰壳会从手中溜走,刻刀也会伤到手指。尝试过后,吕海云感慨:“这门手艺学起来真不容易。”


在黄良敏的工作室,大学生是常客。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省内外许多高校的学生慕名前来,或是采风调研,或是开展课外实践,还有的来拜师学艺。黄良敏感到欣慰:“我快70岁了,很高兴看到非遗技艺能吸引这么多年轻人!”


黄良敏还把工作室打造成中小学生接触椰雕的学习窗口。他在自家后院的椰林里开设椰雕体验课,不仅给孩子们传授椰雕手艺,还讲述椰雕背后的非遗故事和自己的创作灵感。


据统计,全省像黄良敏这样的非遗传承人,国家级的有19人,省级的149人,市县级的1183人。他们通过一间间工作室,不断放大着非遗的魅力和影响力——


白沙,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非遗传承人张潮瑛在工作室里织出结合现代设计理念的创意黎锦,还开办免费培训班,吸引更多喜爱黎锦的年轻人学习传统黎锦技艺。


海口,海南灰塑非遗传承人许达联成立灰塑艺术工作室,带领徒弟在工作室里画出一幅幅独具匠心的灰塑作品,点缀了百年骑楼。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灰塑艺术的传统韵味,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观赏。


保亭,黎族竹木器乐非遗传承人黄照安2015年设立的黎族竹木器乐工作室,不仅是近两百件各式各样传统乐器的收藏室,也是传授学生们黎族竹木器乐吹奏、制作技艺的传习所。他让老一代人重拾竹木器乐技艺,也让年轻一代认识和热爱这一非遗技艺。


……


这些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有的隐于乡村,有的藏于闹市,有的依托合作社而建,还有的非遗传承人则直接把家当成了工作室。“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间间小小的工作室,有了非遗传承人和非遗的传承创新,使得整个空间浸透了文化的芬芳,传递出文化的力量。


近年来,海南着力打造名家工作室,推动非遗传承发展利用,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海南各个非遗项目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规模更成体系。全省有36家黎锦非遗工坊、工作室,黎锦企业、非遗传承人依托非遗工坊和工作室,成立了黎锦产业联盟,增强黎锦市场接受度和竞争力。


此前,该厅还联合省人社厅和省乡村振兴局印发了《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推动非遗工坊的建设,赋能乡村振兴。该负责人说,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将继续鼓励非遗传承人以非遗工坊、工作室为抓手,推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