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 文明花竞放 风来满庭芳
来源:海南日报
发布日期:2023-04-10 17:52:19
编辑: 范蓉丽


5067974_hnrbtp1_1680881537199_b.jpg

2022年12月24日,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三亚海棠湾举行。

5067991_hnrbtp1_1680877330720_b.jpg

2月25日晚,民族舞剧《东坡海南》在海南省歌舞剧院上演。

5068044_hnrbtp1_1680877445225_b.jpg

日前,“黎族蓝染”非遗工艺课在万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

1_b.jpg

四月七日,在海口美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退休人员参加大合唱排练。



明月初升,椰影摇曳。定安县黄竹镇白塘村,随着一阵锣鼓敲响,戏台上瞬间热闹起来。幕布拉开,新编古装琼剧《宫廷惊变》正式开场,上百位村民的目光齐刷刷聚焦舞台,欣赏一出好戏。


赏琼剧,品琼剧,这是白塘村村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闲暇时光,除了看戏,村民还会到农家书屋捧起书籍开“茶话会”,到水塔咖啡屋喝上几杯“歌碧欧”,或到南丽湖畔来一场家门口的“醉氧之旅”。


这有滋有味的生活,源自海南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孜孜以求。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考察海南时强调:“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海南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这五年,海南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全省深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以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效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凝心聚力。


凝聚奋进之力 滋养崇德底蕴


人到晚年,许多人选择归于宁静,但文昌市86岁退休老教师云凰的生命之河却依然波澜壮阔。


教书育人四十七载,云凰被当地人亲切称为“云公”。他退休后放弃享受天伦之乐,不辞劳苦,穿梭在学校、企业、社区,讲国学、讲人生、讲孝道、讲报国、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弘扬传统文化继续发挥余热。


今年年初,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云凰荣登“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榜,榜样的力量有了更大的影响。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为中国夺得首枚男子帆板奥运奖牌的海南运动员毕焜,遭遇车祸却毅然退回50万元捐款的刘照飞,19年默默资助困难大学生的谢凤丽夫妇,89岁高龄仍坚持出诊的“奶奶医生”陈桂芳……


近年来,海南各地涌现一位位先进典型、一项项道德实践,带给我们一次次精神洗礼,让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氛围氤氲在琼州大地,善行义举蔚然成风。


人民群众的精神底蕴,滋养了海南的文化气质。


海南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贯彻落实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鼓足昂扬之气、汇聚奋进之力。


不久前召开的省委精神文明建设专题会议明确,今年海南要按照“131”工作框架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其中,“1”是指“强化思想引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3”是指“坚持内强基础”,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等三项基础性工作;第二个“1”是指“注重外塑形象”,不断提升文明海南影响力和美誉度。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思想的建设,如何强化思想引领,筑牢信念之基?


用好资源。海南挖掘、保护、利用省内革命文物、遗址遗迹和纪念场馆等红色资源,改造提升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海南解放公园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琼崖革命斗争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力量。


营造氛围。海南精品文艺创作精彩纷呈,组织“百年百场”文化惠民活动、“永远跟党走”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青少年诵读党史故事、海南红色家书主题读书等系列活动,让党史可观可感,更具温度热度。


树立榜样。海南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评选表彰一批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在新时代彰显榜样引领的力量。


引领观念。海南抓好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隆重举办庆祝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等重大主题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走进百姓心田。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崇德向善的徐徐清风,轻拂着海南的每一个角落,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一片片道德的森林已然愈加葱茏,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


丰富文化供给 搅热城乡活力


蓝天、椰林、音乐、市集,上万名乐迷聚集椰城,共享音乐的盛宴。半个多月前,在海口举办的2023海口迷笛音乐节“刷屏”朋友圈,而这只是海南全年文艺演出大戏中的一支“曲目”,接下来,一大波演唱会、音乐节还将在海南接连登场。


从推动电影产业繁荣与发展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到吸引上万名年轻人的海口迷笛音乐节,从一票难求的《只此青绿》《桃花源记》等舞剧,到接二连三举办的明星演唱会……海南不断更新着文化供给的列表,不仅满足了市民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也擦亮了文旅融合的新名片。


海南的年轻人感慨:“哪里需要去远方?自己的城市就是‘宝藏’。”


当越来越多高楼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破土而出”,海南人民的精神大厦也在“拔节生长”。丰富的文化供给,为推进精神生产的现代化点燃了“助推器”。音乐节、演唱会带来了“年轻态”的文化标签,但海南也不缺乏“厚重感”的文化引力。


往历史纵深看,东坡文化风采依然。


2月18日,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在海口开幕。高端论坛上思想争鸣,三苏图书联展琳琅满目,东坡美食街佳肴荟萃,话剧舞台上故事跌宕,东坡书院游人如织……海南掀起的“东坡文化”热潮,增强了海南文化底蕴,让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色更足。


从地域横面看,黎苗文化灿若云霞。


五指山、白沙、东方、昌江等地,参与黎锦传承和创新的合作社、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利用传统文化创造多元价值,黎锦产业日益成为振兴乡村经济、凝聚乡村人文精神的有效手段。


精神文化的供给不仅要满足城里人的需求,更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乡村,如果城乡基层精神文化供给不平衡,极易形成“精神生活鸿沟”。


5年来,海南把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文化的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塑造新型城乡关系、赓续农耕文明,让更多乡村充盈着文化的活力、文明的魅力。


4月7日,一场“春风村雨”文化惠民活动搅热了屯昌县南坤镇中坤农场。虽然没有奢华的舞台,也没有偶像明星,但它聚焦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乡村生活,说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情、舞的是乡韵,引来众多当地居民参与围观。


“春风村雨”文化惠民活动不仅有热闹的演出,去年以来,还新增了党的二十大宣讲宣展、农产品展销、防养老诈骗宣展、科普展播等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文化惠民的形式和内容。


居民李月娥说:“这几年农场里的文化活动多,农忙过后,大家一起看演出、话家常,日子不仅不无聊,还越来越美滋滋。”


文化“活”起来,就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为乡村各项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海南省“春风村雨”文化惠民活动已连续举办4年,足迹遍布全省19个市县,陆续走进了近50个村级文化中心。2022年,全省各市县开展“春风村雨”文化惠民活动共165场,“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活动204场,省级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105场,惠及现场观众50多万人次、线上观众300多万人次,让广大村民享受到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升级公共设施 擦亮幸福底色


在海口市琼山区椰博路以东、椰海大道北侧,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雏形初露。作为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之一,其建筑造型体现出“海上帆、风中翼、云上锦”的核心设计概念,建成后将进一步补齐海口公共文化设施短板,不断完善和提升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际上,海南从2019年开始就着手谋划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2020年,“全力推动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我省对于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视。


十大项目分别为海南省科技馆、海南省图书馆二期、海南国际艺术学院、海南省艺术中心、海南省美术馆、海南省琼剧会馆、海南省群众艺术馆、海南省新闻中心、海口湾演艺中心、海南革命军事馆。


眼下,这十大公共文化设施有的已投入使用,有的升级焕新,有的封顶在即,一座座承载精神文明之美的场馆,呈现出独属于海南的精神风尚。城市公共设施体现着城市的文化个性和品位,蕴含一方水土的人文精神。行走海南,你会发现这里的城市公共设施不仅有国际范,更有本土味、人情味。


海南省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去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其遵循了生命成长的设计理念,以“起源”“成长”“发展”“未来”为主题,将每一层楼的功能布局与空间特点充分融合,让儿童在温馨童趣、别具特色的氛围快乐阅读。


文化的品位,让广大群众对海南的情感更加贴近。5年来,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海南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绩效,基本形成了覆盖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行政区域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目前,全省共有博物馆40个,公共图书馆24个,文化(群艺)馆23座,乡镇(街道)文化站219个,村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343个。


城市文化的“虚体”不断融入城市公共设施的“实体”,焕发迷人的风姿与无穷的魅力,城市外在美和文化内涵美和谐融入精神文明建设。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变的着力点。过去5年,海南坚持倾听群众呼声,多办人民群众可感、可享、可参与的民生实事。


2018年起,海南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截至目前,我省挂牌并开展活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有27个、覆盖率100%,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37个、覆盖率100%,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151个、覆盖率98.6%,开展实践活动近4万场次。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打通了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基层的创造力激发文明实践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海南还推出一个自选动作——“社会文明大行动”。这是海南创一流营商环境、人文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文明教育行动、文明交通行动、环境治理行动、文明旅游行动、文化惠民行动等专项行动,聚焦海南百姓日常最为关心的问题,推进诚信建设,推动移风易俗,解决我省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短板。


如今,海南精神文明的创建从关心“有没有”“够不够”,到更在乎“好不好”“美不美”。这不仅是自贸港建设过程的题中之义,更是人民期盼的内心愿景。


放眼未来,精神文明建设必将结出累累硕果,凝聚千万海南儿女的磅礴动力,推动海南向着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目标奋力前进。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截至目前


我省共有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7个、覆盖率100%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37个、覆盖率100%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151个、覆盖率98.6%


文化惠民工程


2022年全省开展


⦾“春风村雨”文化惠民活动共165场


⦾“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活动204场


⦾省级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105场



惠及现场观众50多万人次、线上观众300多万人次


公共文化设施


截至目前


全省共有


博物馆40个


公共图书馆24个


文化(群艺)馆23座


乡镇(街道)文化站219个


村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343个


体育场地


截至2022年底


我省共有体育场地


30374个


总面积


3770.13万平方米


其中


体育公共服务设施


近1.6万个


占全省体育场地总数的


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