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中共崖县县委旧址。
1927年创建的崖三区苏维埃政府办公室旧址。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翻拍
何绍尧。 徐慧玲 翻拍
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第十天,4月22日凌晨,琼崖反动武装倾巢而出、疯狂屠杀,制造了震惊全琼的“四二二”事变,全岛共产党员、革命群众2000余人被捕,500余人惨遭杀害。
大革命失败,琼崖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但前进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中共琼崖地方组织从革命失败的痛苦经历中,获得了极为深刻的经验教训,并在革命烈火中继续经受考验。
在崖县(今三亚市),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发起藤桥武装起义,建立崖三区苏维埃政权,并一度配合东路工农红军攻占了三亚街、三亚港。后来虽然遭受藤桥保卫战和保亭营事件的挫折,但革命的火种在崖县始终没有熄灭,期间建立起仲田岭革命根据地,让革命的火种在这里播撒得更为广泛。
崖县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直截了当指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动摇着帝国主义、官僚专制主义在中国广大农村的统治基础。
农民运动的风起云涌,也影响到南海之滨的崖县。1926年初,国民革命军消灭了盘踞琼崖的旧军阀邓本殷残部,大批共产党员跟随革命军抵琼,此时,思想进步、倾向革命的国民党左派陈善接任崖县县长。
1926年秋,在陈善的支持下,崖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农会主任由麦宏恩担任。农民协会成立后,崖县共产党员麦宏恩、陈世训、黎茂萱、陈儒椿、张开泰等人分别深入崖城、水南、保平、港门、风塘等乡村,用农民能够接受的语言宣传革命,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号召农民起来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破除封建迷信,砸烂束缚农民的精神枷锁。
崖县共产党人还在许多村子办起了平民夜校,发动农民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政治,教农民唱革命歌曲,这些行动在崖县农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粒谷,农民吃尽多少苦;一匹布,工人吃尽多少苦,哪里没有工人和农民来吃苦,哪里没有谷和布……”这些看似简单直白的话语是当时不到20岁的保平村青年何绍尧自编的课本。
何绍尧家在保平村,世代都是农民,麦宏恩等人回到崖城后,发现何绍尧为人聪明、关心国家命运,便积极对他进行革命理论教育,最终将他培养为一名优秀的革命者,而何绍尧又接着向更多村民传播革命的火种。
正是这样的传播,才让革命理论深入群众,才让革命的火种播撒在群众之中。不久之后,崖县各地农会纷纷开展减租减息、反苛捐杂税、反高利贷、反剥削的斗争。何绍尧所在保平村声势尤大,他们以保平书院为集中点,发动组织农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清理公田,同贪污剥削的地主豪绅进行斗争,崖县群众接受了革命的洗礼,对革命更为积极。
屠刀吓不倒共产党人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琼崖当局开始了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血腥屠杀。阴云翻滚的紧要关头,革命之路何去何从?中共琼崖地委于1927年6月召开紧急会议,明确“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在农村建立工农武装,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作为中心任务,明确了斗争方向。
1927年5月,张开泰、陈保甲、占行城和王植三等4名共产党员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崖县藤桥地区进行革命活动。他们一方面向群众揭露、痛斥国民党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罪行,一方面组建崖三区党支部,建立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他们在这里创办平民夜校,组织农民武装,积聚革命力量,为一场更大的起义做准备。
1927年11月底,藤桥地区共产党领导的农军已有两百多人。不久,崖县地区第一场工农武装起义爆发,农军很快占领了藤桥地区,并成立了崖三区苏维埃政府。而后,农军又配合东路工农红军攻占了三亚街和三亚港。中共崖县县委在藤桥建立,李茂文任县委书记。
但革命却从不是一帆风顺,崖县共产党很快又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因东路军的离开,国民党反动派趁机反扑,寡不敌众之下,1928年3月,李茂文、张良栋、陈可源、张开泰等带领队伍向保亭撤退。已经叛变的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委员王昭夷暗地里却和国民党反动派勾结,设计了一场"鸿门宴"等着他们,最终制造了“保亭营事件”,李茂文、张良栋、陈可源等人遭受伏击不幸牺牲。
“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县委书记李茂文的胞弟李茂松也被捕送往崖城杀害,在押赴刑场时,李茂松沿途高唱《国际歌》,呼喊着这些振奋人心的口号。此外,李茂文全家也都被捕,房屋被烧。
“为党捐躯赴刑场,怒目冷对敌刀枪。杀身成仁何足惜,丹心留与日争光。”当李茂松遇害的消息传来,只有21岁的崖县地下党员林庆墀悲愤难当,在崖城东关市墙壁愤然挥毫写下这些诗句。李茂松的英雄事迹也激励着许多崖县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投身革命事业。
革命的火种永不熄灭
藤桥起义虽然遇挫,但它对崖县人民也是一次锻炼,它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和建立仲田岭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1929年春,国民党反动派主力部队陆续调离琼崖,琼崖敌人力量相对减弱。琼崖特委指示各地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迅速恢复党政各级组织,发展和扩大军队力量,迎接第二次革命高潮的到来。
几经辗转,张开泰联系上了琼崖特委,受命在仲田岭开展重建中共崖三区委的工作。仲田岭上夏日酷热,秋冬山区又多风多雨,加上敌人的武装围网,这里游击斗争的生活异常艰苦。与此同时,陈世德、陈文光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在崖县西部地区组织了一支游击队,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反抗盐警,声势甚为浩大。
为使崖县东西两地遥相呼应,在崖西地区林克泽等同志的领导下,红塘、马岭等村建立起党支部和红色交通联络站,连接港门、保平、角头、望楼港、莺歌海等地,使之直通感恩、昌江、儋县等地的交通站,形成了一条东西连通,接送来往同志,传送情报的红色交通线。
罗家仁是这条交通线上的一名交通员。他常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敌人封锁线,来往在仲田岭至莺歌海之间,传递情报和接送同志。这条水陆两路均能畅通的交通联络线,在群众的掩护下,突破了敌人的层层封锁,成为斩不断的红色地下纽带。
1932年7月,广东军阀陈济棠派其警卫旅长陈汉光率军对琼崖苏区和红军进行第二次“围剿”。陈汉光部对仲田岭根据地实行拉锯式进剿,张开泰领导军民依靠山高林密的有利条件,与敌周旋了一个多月,最后因敌强我弱被迫向崖西区转移。在随后的革命低潮时期,他们化整为零、隐蔽斗争,在风雨如磐的日子中保存着革命的星星之火,为革命高潮的到来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