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旬报》
郑望曾。
黎茂萱。
编者按
红色记忆从来不曾褪色。从崖县热血青年宣言誓保西沙到在党领导下开展农民运动,从在仲田岭插上红旗到创建梅山抗日根据地,从配合琼崖纵队打击敌人到支援解放军将红旗插上天涯海角,三亚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曲折艰苦而光荣伟大。
远去了刀光剑影,散尽了战火硝烟。身处自贸港建设时代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海南日报与三亚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推出特刊《三亚红色记忆》,回顾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展现至死不渝的忠诚信仰,寻找为什么出发的初心,以便更好地理解传承那份豪情与斗志,为今天的建设汲取精神力量。
天涯海角,长波涌起,惊涛拍岸;鹿回头岭,草木葱茏,生机无限;宁远河畔,绿野广袤,新城崛起。
100年前,如今的三亚市称为崖县,崖县人民生活在苦难中,也在困难中孕育着希望。从那时开始,这片土地的英雄儿女,与旧军阀、国民党反动派、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以坚贞不屈的品格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坚持着、奋斗着,迎来了琼崖的解放。
奋起
向压迫人民的旧势力还击
1916年夏,袁世凯在复辟帝制的美梦破灭不久后死去,其后北洋政府的主政者如走马灯一般变换。在不同势力的支持下,当时崖县的“一把手”知事(县长)也换得频繁,有甚者只在位8天。崖县政局的动荡来自上层军阀的变换,他们来到琼崖不思造福百姓,只想着利用手中权势谋取私利,深深地加剧了当时崖县百姓的苦难。
1916年,广东军阀龙济光割据海南岛,在龙济光的授意下,崖县知事沈辉在崖县推行田赋“改革”,将一年田粮改为三年预征,后又变本加厉为四年预征。崖县农民苦不堪言。
龙济光还指使沈辉拍卖崖县官产、公田。据《三亚古今纪事》一书记载,崖县知事沈辉,拍卖官产七起,卖价连同照费,共获光洋4212.96元,没有按照规定上缴省财政厅,却交给宣抚使龙济光。
龙济光与沈辉的做法,激起了崖县人民的不满,特别是龙济光独吞崖县公产的消息传出后,一时全县上下群情激愤。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崖县,在进步青年陈英才、黎茂萱、麦宏恩、李茂文等人的发起带领下,崖城、藤桥等地的学校师生和乡村民众数千人走上街头,他们举旗帜、喊口号,向反动的旧军阀势力发出抗争的怒号。旧军阀势力见识到民众的力量,最后沈辉是“惊魂未定,挟官印潜逃”。
但不久后,龙济光又委派其爪牙汤保芬任崖县知事。汤保芬比沈辉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任两年多,他通过田亩税、祠堂税、房屋捐、壮丁费、售械、卖烟开设烟馆等手段横征暴敛。此外,他还以反抗县衙、扰乱政局的罪名把林作霖等4位向他进谏的乡绅枪决。
崖县人民对汤保芬的罪行恨之入骨。1918年,龙济光在与广东新军阀的战争中失败后,汤保芬也在崖县人民的反暴声浪中失去地位,在军民的合围下他只得落荒而逃,最后在国民军和崖县人民围剿下,在崖县五区抱扛岭被捕,绑回崖城游街后被枪决。在与几任反动官僚的斗争中,崖县人民显示出了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精神,也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宣言
崖县热血青年保卫西沙
“若政府仍听奸言,不顾民意,则我琼民激于义愤,势必以最后五分钟手段,为无可奈何之对付。他日肉搏西沙,血飞琼海,争主权于万难,还山河于一发,是平生期许之志……”这是1922年4月,《琼崖旬报》刊发的一则宣言书中的内容。
今天读来,这些文字依然让人热血沸腾,联名发表这则宣言书的是24名来自崖县的青年,是什么事让他们如此义愤填膺,以至“肉搏西沙,血飞琼海”也在所不惜?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新思想冲破封建军阀和反动势力的层层禁锢,传播到琼崖,特别是“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思想深入人心。一大批有理想的崖县进步青年追求新思想,渴望报国救亡。
1922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勾结琼崖奸商何瑞年等,在西沙群岛合营设立“实业公司”,组织开挖西沙群岛磷矿,窃取我国的资源,侵犯我国主权领土完整。日寇还在西沙群岛设岗布哨,肆虐掠劫我海上渔民的粮食和物资。而当时民国政府的昏庸令日本的阴谋步步得逞。
1922年2月,崖县政府派出崖县公民大会执行委员陈明华,协同“琼崖西沙群岛实业有限公司”经理陈介叔前往西沙群岛进行勘测,陈明华发现了日本侵略者掠夺西沙矿产的罪行,并将这些详细情况写成书面报告。
报告发表之后,在广州的崖县爱国青年率先响应,立即行动起来,联合琼崖进步青年,散发揭露日本人丑恶行径的报告传单,举行集会,发表演说,正式拉开了西沙抗日斗争的序幕。为了扩大舆论声势,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24名意气风发的崖县爱国青年满怀一腔热血,以“琼崖公民代表”的名义,慷慨陈词,公开发表了轰动中外的《琼崖公民对西沙群岛沦亡宣言书》。
经过坚持不懈的斗争,日本侵略者和奸商的暴行被制止,该“实业公司”也被撤销,崖县爱国青年的斗争取得了胜利。这次崖县青年和群众为了保卫祖国西沙群岛而进行的英勇斗争,是崖县早期革命斗争的一次大风暴。
破晓
崖县早期党组织的建立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多次与反动官僚、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崖县人民并不缺少斗争经验,但科学的理论才能指导革命进一步发展。1924年秋天,一艘轮船从广州出发,驶向琼崖。甲板上,站着一位30岁的青年人陈英才,他的包袱中,夹着一本小册子,名字正是《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国民党一大宣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之后,国民革命军东征南伐,国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在广州读书的崖县籍青年学生陈英才、陈世训、黎茂萱、麦宏恩等人接受了革命的洗礼,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1924年秋,他们在广州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到家乡后,陈英才把这本小册子复印,散发给学生传阅,又把它作为教材,向农民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给予广大青年和农民极大的启迪与教育,为崖县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群众基础。
1925年秋,麦宏恩、陈世训、黎茂萱等接受党组织的委派,先后回到崖县,会同陈英才一起筹建崖县国民党党部,并开展组建共产党组织的准备工作。
1926年1月,国民革命军南征部队渡过海峡,结束了邓本殷在琼崖近五年的反动统治,于是陈英才、麦宏恩等趁着这个时机,于1926年春,成立了崖县第一个党组织——崖县共产党小组。
1926年,崖县共产党小组在崖城地区先后吸收了郑望曾、郑绍南等一批新党员。这年7月,在崖城一高小学的教师办公楼内,三亚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崖县东南党支部正式成立,支部书记为郑望曾。不久后,崖县又发展一批党员,成立了多个党支部。
崖县共产党小组和各地党支部的相继建立,是崖县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事件。从此,崖县人民的革命斗争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起来,农民运动更是有声有色,祖国南疆的天涯海角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革命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