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我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牺牲,我的目的达到了。”
1927年7月,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捕入狱的琼崖共产党人王器民给妻子留下遗书。言语中,王器民虽表达了对家人的万般不舍——“我用全副精神为革命而努力,没有和你享过一日的安闲快乐的日子”,但把更多笔墨放在了革命事业上,以5条嘱托反复要求妻子:“继我志呵!继我志呵!”
王器民1892年出生于海南会同县(今琼海市)塔洋区美果村,幼年双亲去世,由姨母抚养长大,1907年高中毕业后随同乡赴新加坡谋生,1916年回国苦读后考进上海水产专科学校。
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邢诒孔讲述,王器民酷爱阅读进步书刊,用心研究社会问题,积极寻求革命真理,早在15岁那年就立下宏志,要创一份家乡的报纸,“以为开通琼崖的利器”,可惜响应者寥寥无几,只得作罢。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海南籍学生郭钦光在北京牺牲,这再次激起了王器民的革命斗志。他从而愤然回乡,在海口参与组织学生运动,与其他进步青年一起,把海南青年运动推向了高潮。
“遗书中的‘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从这个时候开始成为了王器民的精神支撑。”邢诒孔说,无论是创办《琼崖旬报》,编写《大义灭亲》《蔡锷出京》等剧本,还是被组织派往南洋开办工人夜校……王器民都把这两个“为”当作自己前进不可或缺的动力。
直至被捕入狱,王器民仍然无畏而执著。在狱中,他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痛斥反动派,先后写就《冤墨》《磨筋录》,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就义前,王器民在遗书中挥笔写下:“革命分子如无肯牺牲,革命是没有成功的日子。我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牺牲,我的目的达到了。”
邢诒孔注意到,他在遗书中给妻子留下了5条嘱托,不仅让她保重身体,悉心教育儿子,还希望她能破除礼教,改嫁一个“有良心,富于革命性的男性”。在当时女子改嫁极易遭人诟病的社会背景下,王器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能作出如此真挚的表达,不难看出,在打破旧礼教、致力女性解放上,夫妻二人已达成了高度共识。
此外,王器民的这5条嘱托,几乎都提到了继承其志。遗书最末的“继我志呵!继我志呵!”不是悲怆的慨叹,而是衷心的嘱托,希望自己深爱的妻子能够节哀、教子、承志。
邢诒孔说,王器民看到了革命必将有流血的一面,而他的鲜血将洒在无数革命者前进的道路上——1927年7月,王器民被敌人杀害于广东江门,时年35岁。他为民死、为志亡的精神,将随着这封泛黄的信笺永世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