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焦点图片—正文
  • 翰墨丹青里的医者仁心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杨道
发布日期:2020-03-30 11:09:55
编辑:谭佳

1.jpg

俞云阶作品《日日夜夜—女护士》    


2.jpg

黄永玉作品《我的祖国·我的人民》    


3.jpg

黄胄作品《出诊图》    


4.jpg

李唐《灸艾图》(宋)    


5.jpg

林钟《古代医学家画像》(清)    


6.jpg

李嵩《货郎图》 (局部,宋)    


7.jpg

无名氏《杂剧眼药酸图》(局部,宋)    


8.jpg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 “赵太丞家”药铺(局部,宋)    


9.jpg

宋韧、肖峰《白求恩》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都有医护人员前往疫区支援抗疫,他们逆行的身影成为疫情期间最美好最富温情的画面,艺术家们手执画笔,把这个画面留在了宣纸上,凝聚起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医者,众生之需,贫贱不免。医者,挽危救亡,积德行善。医者,世人所尊崇,百姓所敬仰。而绘画艺术,是现实生活的映像与观照……自古以来,在我国历代书画中,都有关于医生、患者、药铺及卖药人题材的作品,包括宋代李唐《灸艾图》、李嵩《货郎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无名氏《杂剧眼药酸图》,明代《清明上河图》之药室、清代林钟《古代医家画像》等,都可见出古代中国的医患关系及药铺的建筑样式和经营状况。


而自20世纪以来,医者仁心也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一个经典创作主题,很多艺术名家都曾为医者画像,以不同的艺术手法铭记医者给予人们的温暖记忆。


医者入心入画,史册记之歌之。不同时期的画作,为我国行医者留存了一个个极其珍贵的历史片段。


古代国画中的医者药铺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两宋时期,对文学艺术而言,应是极为“美好的时代”。宋朝历代帝王均热衷于文艺事业,尤其宋徽宗,将自己独特的美学深深烙印在了宋朝的时代脉络中。宋画之美,不似唐时的绚烂,而以简单、含蓄、谦卑以至轻柔的态度,轻叩生命的价值。相比之后的明清绘画,它又多出几分灵秀与俊逸。以至于中外艺术史家皆以宋画为中国古典绘画里难以超越的巅峰。而宋画中涉及医药题材的画作,也自有奇趣,画面生动丰满,形象逼真,为后人提供了难得的形象资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宋代时期的中医药学发展概况。


◎李唐《灸艾图》(宋)


宋代李唐笔下的《灸艾图》,描绘了走方郎中(即“村医”)为贫苦百姓医治疾病的情形,因此又称《村医图》。画面中是聚集一起的六个人,笔墨清淡,远望去,一座小木桥架在清冽的溪水上,村舍土墙、粗壮荫翳的大树、树根周围的几块石头与几丛花草。画里的农村静谧、安宁,一切都显得寻常,普通的时间和司空见惯的地点,事件在真实地发生,这种平静更凸显了画中人紧张的治疗情节。


◎李嵩《货郎图》(宋)


《货郎图》是南宋时期的一幅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弯着腰,不堪重负。而村中的儿童却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货担上物品繁多,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一应俱全。在那个年代,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他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画家借助这样一幅场景,生动展示了乡村货郎的真实形象,也记录了乡村百姓的生活。画面中人物的塑造主要依靠线描勾勒,细秀的笔画辅以淡雅的设色,使画面古朴沉着,人物动态鲜明,各具千秋,显见画家的写实功底。史料有载李嵩“尤长界画”的技巧,看画中这繁而不乱的货物描绘得如此一丝不苟,可见一斑。


在辨识《货郎图》中的各种物品时,有学者认为《货郎图》中医药的内容十分丰富,基本上涵盖了宋代的主要医学分科。


◎无名氏《杂剧眼药酸图》(宋)


两个穿戏装的演员,一人用手指着右眼,示意有眼病,另一人则背着布袋,袋上画着许多眼睛,手拿一瓶眼药酸,请有眼病的演员使用,这幅画形象生动,情趣盎然。根据专家考据,《眼药酸》册页是为了宣传杂剧《眼药酸》而画的,由此可见纯粹的广告画在南宋时期即已成熟,比西方公认最早的印刷广告——1473年英国第一个出版商威廉·凯克斯顿为宣传宗教内容的书籍而印制的广告,还早了几百年。


◎《清明上河图》中的药铺(宋)


在《清明上河图》中,至少有3家挂着广告招牌的药铺。如在后段末尾挂着横额的“赵太丞家”药铺前,两个妇人抱着一个孩子去看病,一个医生正在诊察孩子病情。在“赵太丞家”药铺两侧还挂有“五劳七伤”、“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的竖额文告牌,这些药铺“几乎各科都有专门的医生,各铺各出卖其专门的专长的丸散等药。”“太丞”是宋代医生的官职称号。宋代除“赵太丞”外,还有“孙太丞”和“能太丞”等称号。《清明上河图》中这家“赵太丞家” 药铺,其建筑起码可分为三进院,即门屋与倒座为一进,倒座与相向建筑为一进,从右部厢房排列情况看,其后还应有一进院落和门屋与倒座相连。有两座作勾连搭式连接的店铺,店铺檐下之五攒五铺作斗拱, 则构成了他特有的“六品” 以上官僚的建筑标志。再加上店铺前面临街,作为营业部分,这种把建筑轴线指向交通要道的朝向处理,可首先争得顾客,无疑是一种符合经营规律的建筑布局方式。


◎林钟《古代医学家画像》之《神农氏尝药辨性》(清)


在历史的画卷里,中医鼻祖神农氏之形象赫然位列其中,且版本有异:神农氏身披兽皮、围裹枝叶,或身背竹篓,举灵芝于山石间,或口尝草药于林中。清代画家林钟在《古代医学家画像》稿本中有《神农氏尝药辨性》之画作,图中,神农氏目光迥然,赤足坐于巨石之上,枝叶为裳,右手执丸药于口前。画像两侧题有:“百草备尝寒热湿平通造化 千方蘋著虚实表里起沉疴”联句。


现当代美术作品歌颂最美医者


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时期,它度过了社会转型,中国画融通西方现代艺术广为人们接受,被人视为怡情养性和风花雪月的艺术,变成道义千秋、生命攸关的抉择。而医者仁心,便是这个时期我国美术史上的一个经典创作主题。司徒乔、俞云阶、黄胄、方增先、黄永玉、靳尚谊……很多艺术名家都曾为医者画像,虽跨越不同时代,视角各异,手法有别,但均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准、丰厚的人文情怀,以及对医者的敬仰与歌颂。


◎宋韧、肖峰《白求恩》(油画)1973-1974年


宋韧、肖峰这对艺术伉俪合作于1973至1974年间的油画《白求恩》,刻画白求恩在战地手术时的镇定、果敢、沉着、智慧,同样成就了美术史上的经典。当时他们正经历着一段特殊的病房生活,对医者的仁爱精神感激不尽,对医护专业也较为熟悉。画中很多细节都颇为讲究,例如描摹白求恩的手术姿势相当内行,白求恩当年亲自用木头制作的适用于敌后游击战的“手术鞍”也被搬上了画面。这幅《白求恩》问世后,被印成挂图、美术图片、年画、中小学生教科书插图等,影响十分广泛。


◎俞云阶《日日夜夜——女护士》(油画)1981年


描绘深扎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们,很能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


新中国医疗事业的起步和成长阶段,深扎基层的医务工作者在老百姓的社会生活中可以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取材于这些医者的美术作品《日日夜夜——女护士》贴近生活,朴素亲切,很能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


◎黄胄《出诊图》(国画)1976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田间地头一批“半农半医”的卫生员,常常两脚泥巴,一身粗布衣裳,以朴素实用的治疗,满足着当时农村大多数群众的初级医护需要。以表现边疆人物著称的黄胄,画过一系列《出诊图》《风雪出诊图》,描绘背着药箱的女医师或在雪地上疾行赶路,或骑着马儿迎风前行。


◎黄永玉《我的祖国·我的人民》(国画)2003年


“非典”当年,黄永玉就创作了一幅《我的祖国·我的人民》并将其捐献出来。画幅间充满诗意,一株高洁的白荷与一身白衣的医务工作者互相映照。这位艺术家用自己最钟爱的荷花来礼赞彼时正奋战在一线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