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三亚天涯区住建局危房改造办公室主任方程的扶贫之路
文/王娜
2017年3月,方程告别自己曾参加过世纪阅兵、担任过副舰长的18年军旅生涯,来到三亚市天涯区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的危房改造岗位。他迅速调整心态,积极投入新的工作,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走遍了天涯辖区内的150多个自然村,前后探访了800多户涉及危改房的家庭。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天涯区的危改房目前已整修重建完毕,进入到了提升危改户居住品质的升级改造阶段。
开 局
方程所在的危房改造办公室,负责的是全天涯区贫困户的老旧危房拆除改造工作。住房安全保障是扶贫攻坚的难点所在,初到危改办的方程,自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海军舰艇和机关从事军事管理,面对着危改、扶贫这样责任重大又完全陌生的工作内容,内心还是有一丝忐忑。
第一个月,从省道到县道、乡道和村道,他走了天涯区的妙林、抱前、抱龙、扎南、岭曲、华丽、羊栏、回新等20个村庄。之前的多年时间里都处在军营中的方程,这一站站乡村走下来,心底涌出的满是没想到,没想到美丽的海岛城市还有这么多贫困户,没想到城市的高楼外还有人住着茅草屋,没想到还有人的住所不能遮风挡雨……
这是自己到地方工作的又一个人生开篇,面对着这样的重担,是该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方程的思绪回到了多年前自己参加1999年世纪大阅兵时的难忘经历。
18岁时,方程和大连舰艇学院的同学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参阅方阵队员。他们顶着零下十几度的温度在学校的千人大操场训练了3个月。次年3月,他离开象牙塔第一次踏进位于北京昌平的沙河阅兵村,面对着阅兵村里呼啸的北风、只铺着红砖的板房和遍布着的寂静的空地,心底涌上了一丝小小的失落。刚刚完工的阅兵村,与自己的想象完全不同,但随着阅兵训练的展开,最初的失落迅速被阅兵的荣誉和责任驱散,方程和同学们全心投入到火热的训练中。
想到这里,和那时的自己一样,方程最初的忐忑迅速被满满的责任感代替。因为他看到百岁阿婆住着的破旧老屋,看到一家几兄弟都是五六十岁的单身,看到拿着蒲扇的老人住在不到十平米的小房,看到满树的成熟椰子村民却不知所措,看到满村槟榔因为虫害全无收入……就觉得自己即将展开的扶贫路就像18岁时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阅兵路,“每一步都坚定而务实,每一小步都很有意义”。
困 难
扶贫第一个月的寻常一天,方程和同事检测了46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房屋。要搞好危改,首先得摸清每家每户的真实情况,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到每一个相关的村子进行实地调研。
去许多村落的路往往崎岖曲折,车常常陷入路边沟壑。有的村居四处分散,从一家到另一家往往还要翻一个山头。有时遇上大雨,路也格外难走。这些,对方程和同事来说,可以克服。
人手不足,车辆紧缺,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要理清辖区内贫困人群的危房情况,这些,对方程他们来说,加班加点去干,四处招募义工,也能克服。
组织监督施工方的工程进展,会面临许多突发状况。在为一户精神残疾家庭修建新房时,户主突然发病拿起砍刀吓跑了施工队伍。为扎南修房时,由于交通不便,工人忍受不住寂寞走了大半。方程还得去施工方安抚工人情绪,确保及时完工。这些,也能克服。
但是,当方程第一次来到村里,由于一些遗留原因,有的村民对有关房屋的项目存在强烈的敌意,现场气氛格外紧张;有的村民直接将工作队打出门,拒绝危改……这,是方程和同事面临的最大困难。
困难,从来都不会缺席任何人的人生,对方程来说,尤其如是。
在他的上一个人生阶段里,刚刚迈入军旅,他就投入了以全军最严标准进行的阅兵训练。白天高强度重复着站军姿、齐步走、踢正步的枯燥动作。晚上,躺在铁皮房里,把军大衣盖在棉被上,用棉衣包住头,才能勉强在寒冷中入睡。对这些困难,他们能克服。营区没有电话,和亲人朋友联系只能靠通常要周转两三周的信件,这种精神上的孤寂,他们也能克服。最大的困难是,在352人的大连舰院方阵最终确定之前,每一排都有两名最后一定会被淘汰下来的队员。
那时的方程几乎吃了所有能吃的苦,流了这辈子能流的最多的汗,以后也没什么可怕的了。所以,无论是后来在基层带兵,还是上舰艇出海远航,以及如今这样走村串户的日子,方程都并不觉得身体上的苦和累。他和同事们努力再努力,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想的是肩头的责任,想的是不再有百姓住危房,正如他在某一天的雨后探访心得中写下的:“今天踩过的这泥泞,是天涯扶贫路最真实的写照,每一步都有意义”。
破 局
坚持,才能想出办法来破局。
十九年前。转瞬就到了盛夏,阅兵训练进行得正酣。方程和战友在队列中练着不间断行进,也叫“拉圈”,来回走一圈1334米,一上午十几圈下来就是十几公里,再加上每天几个小时的军姿练习,衣服上结满了汗渍,许多战友还得了静脉曲张。轻伤不下火线,只有这样的坚持,才能让自己的步伐日趋完美,才能不成为那被淘汰的二分之一。而宿舍里的红砖地,在他们每天人手一块红砖的持续打磨下,也变得光滑无比,以致手中砖块到最后都变成了小册子一样薄厚。后来的军旅岁月里,他一直感受着坚持的力量。
到了如今面临的工作难题。一些危改户不接受危改,怎么办?数月的扶贫行走坚持中,方程灵光乍现,为什么不试试自己在部队常用的工作方法?他想起带兵时行之有效的“四个靠上去”,在部队是通过全方位“包围”来做通战士工作,放在危改工作中,就是危改工作人员靠上去宣讲政策,村委会工作人员靠上去消除顾虑,施工队靠上去提供省钱保质施工方案,包点单位靠上去,政府娘家人点对点沟通。
从2017年6月到8月,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最开始因为种种原因将危改工作队打出门的那户人家,终于主动接受了帮扶。
有一些贫困户转变不了思想,迈不出脱贫的第一步,怎么办?2017年下半年开始,方程包干帮扶了4个建档立卡户和1个低保户。其中黄良辉家给他印象最深,一家四口原来靠妻子在外帮后厨的1900元生活,黄良辉感觉自己总找不到合适的活儿干。在村里的危改修缮中,方程安排他在建筑队干小工,他适应不了挖地基的工作强度放弃了,接下来安排他做递砖头这样强度小一些的活儿,又帮他买了槟榔苗,鼓励他养鸡。慢慢适应下来的黄良辉干活越来越有劲,越来越积极,家中生活如今也有了很大改观。
现成经验少,各村涉及到危改的实际情况繁杂多样,许多相关部门的情况互不相通,针对这些实际困难,又该如何破局?
方程一边带着鉴定公司各村各户走访解决问题,一边坚持记录扶贫日记和整理扶贫经验。他逐步规范起危改办工作制度,从内政、流程、报建、开工、质监、验收、财务等方面编写出一万多字的《三亚天涯区危房改造实战经验指南》,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天涯区独有的危改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根据低保户、建档立卡户等类别,全面记录了天涯区每一个贫困户乃至边缘户的基本数据和情况,至今还在不断根据情况变化进行更新完善。
方程的这些努力,让危改办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得到了各级的肯定。
收 获
在一次走村回访时,一位危改户的阿叔急着给方程砍椰子喝,椰子喝起来是甜的,他感受到的还有阿叔的心里甜。当他多次来到之前敌意最强的村子时,开始吼声最响的村民后来给他做起了向导,他们一起钻草丛、走沼泽、聊天,“现在已是好朋友”,还表示愿意接受整改加固后的房子。每次到“山上的亲戚”家,也就是包干扶贫户家,他们摘小米蕉拔青菜非要让他带上,其中都是满满的情意。走到一户未曾谋面的人家,一听说他负责危改,居然准确无误地叫出了他的名字。频繁下村的方程,在许多村落已成了名人。
危改至今,无论是百岁阿婆还是残疾家庭,天涯区的危改户已全都住上了安全房。方程和同事在区里的统一组织下,已开始着手提升800多户村民的居住品质,帮他们改造厨卫、帮农民自建房修缮补漏,让他们的生活在安全的基础上更宜居。
有时走过自己一步一步走过的山路,看着村里阿婆阿叔充满信任的笑脸,还有他们崭新的房子,方程心中充满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恍惚间似乎回到了那场世纪大阅兵的方阵中,他站在第6排第4名的位置,和战友们激动地在天安门广场候场。有媒体采访时,他们的总教练手拿扩音器大声介绍他们:“他们都是未来的舰长!”那一刻,充溢在心中的,是无以复加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走过阅兵台、走过人群、走过世界的目光,在很久以后,幸福的心情都久久难以平复。
对20年后已近不惑之年的方程来说,扶贫行走中带来的幸福和愉悦,不再是当年青春年少时澎湃的激动,而是一种宁静的充实,是一种切切实实帮助了他人之后的踏实感,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
在危改工作中,方程和团队因着共同的目标和责任,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得到了许多的支持和认可。这是他人生的崭新阶段,是一个充满汗水和温暖的开端。在他人生的前一阶段,他来到了祖国的天涯,真的如总教练所说的那样,当上了副舰长,行驶在大海上。如今,他开始用脚步丈量天涯,正在努力走遍每个需要自己的地方,正在收获自己心中的天涯。